34探索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就业是社会的基石。大学生承载着创新、创造的重要责任,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后劲支持。目前,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没有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结合,对自身专业认知模糊,职业生涯规划不清。还有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不重视通用技能的锻炼,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团队协作、组织协调沟通、动手实践、独立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欠缺。此外,部分大学生的就业目的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忽略了职业的社会价值,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需要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领悟劳动幸福观,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助推大学生就业的意义强化精神动力,树立积极就业观。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劳动教育能发挥劳动育人价值,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观,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开展劳动教育还可以让大学生提升务实性,遵守诚信、乐于奉献。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和生产实践实际操作积累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在劳动中锻炼工作所需的品德、态度和行为规范,如责任感、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使其能够增强就业竞争力。有效的实际案例和成果能够证明个人能力和价值,高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工作履历。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更好地了解个人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清楚认识自己,针对性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增强有效社会链接。劳动教育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