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37卷第5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Vo1.37No.52023年10月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LABORRELATIONSOct.2023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内在意蕴与实践路径*张志元,李玥(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摘要]开展劳动教育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在构建“大思政课”背景下意义重大。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为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提供了现实指引。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具有深厚的内在意蕴,劳动教育与“大思政课”共享育人格局、实现内在耦合、具有本质联系。当前,我们仍面临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亟须完善、实践领域有待拓展、保障措施不够充分、育人合力尚未形成等现实困境。因此,要通过善用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搭建劳动教育大资源平台、构建劳动教育大师资体系,提升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关键词]劳动教育;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75(2023)05-0072-08*[收稿日期]2023-05-12[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高校思政专项“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L21BSZ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志元(1979—),男,山西介休人,法学博士,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李玥(1998—),女,山东烟台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劳动教育研究]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首次提出“大思政课”概念,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本质上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因此,深刻理解“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扎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实现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指示精神,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2]。这既为推动“大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也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契机。将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