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IVIEWPOINT劳动畅想本刊记者曹忆江2023年的这个劳动节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是历经三年大疫,人们重新体验了往年的消费大潮。一季度的GDP已经表明中国经济再度开启了全面恢复、稳健进人健康增长的发展进程。同时,以ChatGPT等AI技术、新能源汽车的热启动为标志,人们再次面临着来自科学技术领域成果提出的选择。对于经济复苏,我们有理由欢呼雀跃,为人类的劳动节致以礼赞;而对于新的技术革命,更让人们对劳动在当代背景下的意义多了一层深切的感悟。“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这一伟大的命题,还在不断地延伸。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与其说是神话,不如说是中国人文传达出的劳动精神。而都江堰、郑国渠、秦直道、大运河则把一个个具体的劳动成果摆在世人面前,直至今日,这些古代工程还多有贡献。而大禹治水的故事虽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被演绎,却由其呈现出的云横九派、湖山晴雨,让中国大地与物阜民丰、兴旺发达连在了一起,使“劳动创造了美”成了结论。近代以来,人类相继完成了以科技成果推动的数次工业革命,人类劳动行为的科学性日益提升,蕴含在劳动中的科技含量,正在以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形成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进而彰显出企业实力,形成竞争优势,推进企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判,已经并将继续昭示其来自理性与实践的巨大生命力。于是,人们从劳动者自身发现了一类新现象:在现代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劳动的行为内涵已经并更加速改变着。人们看到,大型液晶显示器核心部件的生产车间里,只有两位负责运行维护的工程师,铁路电气化工程只需要三到五位工作人员赴现场指导施工,洋山港码头的装卸运输完全是见物不见人区块链应用技术、北斗导航系统、超大型计算设施等高科技系统性的“新工具”、新算法,正在不断预示着中国式现代化前景甚至预示出这个前景的实现进程。由此产生出的问题是:52VIEWPOINTI观点人类的劳动行为会不会受到来自高科技的竞争?替代劳动行为的内涵会不会产生对人类不利的变化?作为劳动者的人,会不会逐渐丧失劳动机会?还有企业:过去我们把企业核心竞争力放在人力资源上,而今,越是先进企业,越是把企业的生命集中在科技研发上,似乎内卷现象与此有着某种神奇的逻辑应对。而当ChatGPT出现之时,不少专业人士发出了要禁止这一领域的研究的动议。网间流传着这样一些说法:腾讯不再招聘原画和文案策划,一大批人要失业了;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而是饿了么;打败尼康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