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15期2023年8月科技和产业ScienceTechnologyandIndustryVol.23,No.15Aug.,2023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净碳排量分析与优化张月,王天鹏(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兰州730070)摘要:选取兰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青城镇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现场调研和甘肃发展年鉴相关数据,对镇内建筑、交通、市政设施3个碳排模块及绿地碳汇模块进行低碳优化。利用排放因子法、交通行驶里程计算法、固碳系数法对各个模块低碳优化前后的碳排及碳汇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发现,在采取改善建筑微环境、新增低碳设施、新建生态停车场、垃圾处理厂、植被景观营造等低碳优化措施后,碳排明显减少,净碳排放量降低率预测可达到29.64%。关键词:碳排;碳汇;低碳建设;优化;青城镇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807(2023)15-0035-08收稿日期:2023-02-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66008);兰州交通大学“百名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作者简介:张月(1999—),女,陕西大荔人,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大数据应用;王天鹏(1979—),男,河南鄢陵人,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建筑环境。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高,将引起冰川消融、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在此严峻局势下,城市以及周围乡镇作为产生碳排的主要空间,如何将低碳建设理念与城乡规划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其中碳约束和碳排放对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低碳建设,国外学者较早关注,研究主要集中于低碳能源使用和低碳城市建设两个方面。英国政府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认为在全球变暖的严峻背景下,推广“绿色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随着“绿色经济”的深化,“低碳革命”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2005年东京议定书签订后,伦敦、慕尼黑、加利福尼亚等分别制定碳排放削减计划。Sovacool和Brown[1]具体研究了12个大都市区的碳排,并指出其他大都市区减排的可能性。Lim等[2]基于现阶段随着城市发展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提出多尺度、可持续的城市系统构建模型。Powell等[3]从多个层面构建“低碳邻里单元模型”的新型城市主义框架。而国内学者主要着眼于从理论策略[4-6]和技术手段[7-8]两个方面进行低碳城市更新[9-10]、城市设计[11-12]、总规编制[13-14]、空间格局演变[15-17]等多个层面结合具体区域进行研究。顾朝林等[18]认为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