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校长圆桌李春峰王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第一中学)[摘要]农村小规模学校通常是指学校总人数在百人以下、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这类学校受地理环境影响,形成总人数少、年级正常、教师少、需要进行复式教学等特征。在实行乡镇振兴的当下,农村小规模学校也要通过创新方式,通过城镇学校优秀教师的互帮互助,提高教学质量,发展优质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育农村小规模学校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对农村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瑕不掩瑜。为农村教育和农村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支持农村学校发展,通过组织城镇学校的教师开展走教帮扶活动,扩大农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是比较有效的措施。走教帮扶,即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关系,组织城镇学校教师通过名师送教、师徒结对、交流研讨等形式,共享教育资源,以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特征、发展与价值(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主要特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定义是,地处偏僻乡村,学校总人数在一百人以下,包括乡村完小和教学点两部分,乡村完小有学前班到毕业班的设置,教学点只有学前班到三年级。在管理上,乡村完小和教学点有负责人,但隶属于乡中心学校。在教师配置方面,由于各年级人数少,需要一个教师负责两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上,也是两个年级在一个课堂进行教学,这样的班级设置又叫复式班。农村小规模学校,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目标是普及乡村教育,让乡下学龄儿童能够接受初等教育。最初的小规模学校连教室都没有,需要在村落祠堂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备受重视,村级学校也在不断发展,随着人口增多,很多村级学校逐渐迈向正规化,只有偏远地区才存在复式教学现象。农村小规模学校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为农村基础教育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农村小规模学校也存在弊端,因为教学条件不足,尤其是教师人手少,在教学中只能学习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体育、美术、音乐无法得到普及,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也在不断完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希望工程的出现,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都得到改善。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对农村人口的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源大幅缩减。一方面,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