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2023·20精准提升土地资源效益的邳州探索□本刊记者赵文韬朱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邳州市创新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强化数字赋能、图码管控等信息化措施,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在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利用效能,精准提升土地资源综合效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公共空间治理基础上,精准施策开展“一户一块田”改革,盘活土地资源推动强村富民邳州是县域公共空间治理的率先探索者、实践者,其公共空间治理经验曾被列入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写入2020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邳州在公共空间治理基础上,大力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试点,紧紧抓住“土地资源”根子,聚焦“强村富民”目标,积极做好公共空间治理“后半篇文章”。我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承包分地根据好、中、差不同地块等级和家庭人数分配,形成了好田坏田家家有的“细碎化”局面,每块只有二三分的“巴掌地”“皮带田”也屡见不鲜。“一户多块田”造成生产成本高、土地租金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制约了土地的流转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小田并大田”,属于农田承包户生产空间的置换和更新,是公共空间治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要素治理的组成部分。作为县域公共空间治理的率先探索地,邳州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基层治理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按照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原则,实施田块互换整合,相对集中设立自种区、流转区和预留区。自种区采取“一户一块田”模式,解决农户方便种田的问题;流转区采取“多户一块田”模式,由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主体经营;预留区为选择土地流转的农民仍有田块种瓜栽菜,同时为进城入镇农户或全流转农户选择回村自种预留空间。邳州运用前期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成果,持续强化数字赋能、图码管控,通过遥感影像、实地测绘等方式,摸清土地底数,全面登记、编图、赋码、建库,并对地块数目、实有面积、道路沟渠以及种植现状和农民意愿,实行全程公示。在推进改革试点中,健全专项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等“三项监督”。对土地质量等次划分、地块分类确定和抽签顺序确定等重大事项均实行民主决策。利用农作物换茬契机,实施田块互换整合,差异化调田满足村民不同需求,推进农田“优质、集中、连片”改造进程,全面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当前的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