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经验8/2023主题式学习活动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学习活动,主张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探索现实世界的相关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和执行主题方案,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由于主题活动都是根据学生的现实经验设计而成,使学生能主动迎接现实世界的挑战,倡导各学科教师积极打破学科限制,共同开展主题式学习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数学新课标》)指出,教育部也要打破学科界限,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整合和内化各学科知识,真正获得智慧与能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推进跨学科合作进度,并由此开展主题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自主利用各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关键技术完成主题探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一、基于现实经验,设计跨学科主题任务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活动要有明确的主题和育人任务,应该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主题准备阶段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经验,预设学生在主题式学习活动中可能生成的智慧、能力、态度等,由此确定活动主题和跨学科合作计划,共同设计具体、明确、可操作性较强的主题任务,以顺利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迁移已有认知经验。比如,在“年、月、日:制作活动日历”一课教学实践中,在客观分析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后,发现多数学生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参与制作活动日历的经历,缺少必要的劳动实践与审美创造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感知自主制作活动日历的过程,并且能够使用日历标记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等。为了进一步达成此目标,教师设计了一轮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活动。首先,数学教师组织美术和劳动教师一起参加,共同组织学生参与主题式学习活动。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安排星期、日历日期的对应情况与排列顺序,并预估需要购买的手工材料;美术教师负责从美学角度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日历场景、造型设计手法,以分组交流与组际竞争的方式选出制作活动日历的最佳方案,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劳动教师则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制作日历的劳动技巧,展现制作日历需要的各类剪纸、剪刀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裁剪和粘贴等必要的劳动技巧,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次,制定本轮主题式学习的目标任务:整理出公历、农历的相关知识,能够初步设计活动日历的整体结构与日期排列情况,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