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教育纵横TIANJINEDUCATION113113开展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化活动的教学路径■福建省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孙绍兰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阶段的校内课程注入了更多创新元素,尤其是在国家提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应新课改的方向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构造更加多元、智能、高效的课程教学样态,成为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一个议题。与“项目式教学法”和“学习任务群”等教学思路一脉相通,主题化活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习主题创新课程学习情境,打通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壁垒,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实现个体意义的建构,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利用各类学科知识来开阔视野、联系生活、解决问题。主题化活动的形式对小学生来说上手较快、难度适中、较为新颖,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着力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新课标的总体要求,有效地构建学习活动主题,同时探索层次化、合作化和跨学科等多种具有优势特色的主题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习得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主题化活动的基本原则(一)围绕学科教材许多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随意化的问题,活动安排混乱、目标指向不明、内容过于繁杂,这是由于活动没有参考教材单元和综合活动设计。因此,要想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主题化活动,首先,教师必须紧紧依托教材知识,将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作为活动主题生发的一条主线;其次,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作为活动目标的重要参考,通过多种主题活动的推进突出课程“素养为先、科技并重、突出创新、学科融合”的特色。(二)突出学生主体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课上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更加强调学生利用各类信息化的设备与资源进行自主探究,主题化活动形式更是如此。教师要深入把握建构主义理论与生本教育理念,明确自身在主题化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职责,在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前期的设计阶段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指向,在活动组织和开展过程中始终确保学生的学习主题,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的主要工作则在于引导、激励和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产生切实的教育成效。(三)重视提质增效主题化活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契合学生学习认知的客观规律,教师要注重打造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