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023年第22期(总第362期)教学案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或利用已有的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与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契合。《数学课程标准》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作了调整,将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纳入其中,加强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了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综合与实践领域主要以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等形式呈现,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1]。一、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发展情况(一)国内外现状2010年以来,不少国家对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如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韩国、日本等,都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重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交融[2]。我国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增设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经历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多年的实践证明,综合与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应用意识。在此基础上,《数学课程标准》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进行了调整,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二)学情分析有学生问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学方程、学圆柱、学圆锥来干什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只要会加减乘除就行了啊。笔者给出的答案是:学习数学知识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你们以后不一定能用到现在所学的知识,但是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而培养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你们一辈子的财富。学生之所以会觉得现在学习的知识没用,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脱离了。《数学课程标准》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强调,为教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授课指导,极大地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使教师能重新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帮助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探究主题,经历、体验数学活动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经历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过程,运用学习方法,积累数学学习与活动经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求(一)正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