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推出之后,催生了不少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中任务驱动式课堂成为不少教师积极探讨的课题。要使任务驱动式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并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任务的设计则显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一节数学课中往往需要数个核心学习任务构建学习任务群,主要以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呈现。这些核心学习任务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支架,引领学生探讨和解决核心问题,破解知识的重点、难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多元感知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形成新的认知,发展核心素养。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质量和水平,以及学习任务的实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深度和学习效率,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那么,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注意些什么呢?怎样才能更好地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呢?除了众所周知的现实性、挑战性和体验性之外,还有哪些具体的要求?笔者结合具体的实践探索,提出如下几点看法。一、探究知识表象,揭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体察知识的表象,更要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习得知识。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着眼于学生既能收获知识表象,又能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这样的学习任务才能彰显挑战性,从而达到更好地促发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的目的。以人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不少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不能像长方形那样用邻边(长和宽)相乘感到困惑,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关系没有深刻理解。因而,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探究任务:(1)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大部分同学都用刚才推导出的计算方法。但还有几个同学,直接用“邻边×邻边”求出面积,你觉得这样做对吗?(2)现在给你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不能借助它具体说明这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合理?这样的学习任务设计是基于前面引导学生推导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的补充和拓展,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知和感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引领学生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深度学习。二、探寻数学内涵,感悟数学的现实意义任何的数学知识都有其本身的数学内涵,也有其现实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带领学生学习领会数学所具有的知识内涵,而应站在现实生活的广阔视角中引领学生思考和感悟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因而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能够二者兼顾,数学知识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