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655期2023年第25期(9月上)0引言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受到昼夜温差、承载力的影响,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部分区域对其采取了优化措施,通过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提升公路的质量。沥青路面施工对细节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管控,极易产生松散、坑槽等问题。因此,本文围绕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进行分析。1工程概况1.1道路现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近几年来公路优化改造工程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依托某公路路面改造工程,该公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有等级为二级,宽度为8.5m,时速设计为40km/h,2003年通车。近几年,随着车流量的日益增加,路面逐渐出现了断裂、断板等情况,需要对其完成优化改造。路面情况如图1所示。单位:m图1路面情况结合该工程材料信息,经过计算得知,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面层厚度为22cm,受到路面病害的影响产生了多种问题,其中断裂、变形等虽然没有导致严重的影响,但局部位移造成了错台、塌陷问题。结合现有数据,病害路面比例达到13.54%,其中裂缝3.75%,断角0.7%,其余为沉降。为强化道路结构设计,施工单位决定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并增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表1为具体技术指标[1]。表1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技术指标横向纵向指标单位面积质量/(g/m2)网格设计大小/mm最大延伸(%)拉伸强度/(kN/m)拉伸强度(kN/m)最大延伸(%)平均数47023×222.9578.52.8189.5技术要求--≤5≥70≤5≥701.2材料要求为在提升面层施工改造质量的基础上,节约成本费用,保障经济效益,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结合设计需求以及纵坡状况、横截面积进行了分析,最终确认以下指标:沥青面层厚度为15cm,需使用3cm改性沥青,以及改性乳化沥青6cm,混凝土抗滑表面层运用型号为AC-13C,并局部区域进行ATB-61优化,保障路面的稳定性以及平整性。整体设计以我国道路施工沥青路面设计要求为基础,综合剩余强度以及成本资源管控状况进行优化:①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满足使用需求。②强化黏结力,减少车辙的产生,增强抗剪力。③运用沥青混凝土提升抗滑性能。④由于当地温度较高,因此为提高道路面层施工质量,应保证收稿日期:2023-02-09作者简介:程伟(1992—),男,山西运城人,从事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研究程伟(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工程总承包分公司,山西太原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