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总第551期)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新潮电子教育论坛李莹莹(唐山市路南区胜利路小学校,河北唐山063000)摘要:教育改革和创新已经深刻地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身体素质,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因此,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将劳动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之中,其中语文学科是一个重要的支柱。通过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使语文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基于此,为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效地将劳动教育合理地融入语文教育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在小学课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过去的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体力劳动能力,让学生帮家长做一些家务活,并且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然而,新课改的劳动教育目标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意识,旨在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劳动,并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劳动技能。因此本文将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展开分析说明,并给出部分有效的策略,促进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一、劳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增长,科技也在持续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新时代的学生对劳动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加深对劳动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勤奋工作的精神。小学生在劳动方面的接触可能仅限于班级值日或家庭卫生打扫,这使得学生对劳动知识的理解有限,而且学生过度依赖家长和教师,导致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缺乏自主性和管理能力。即使是在大学里,一些学生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卫生条件得到良好的维护。因此,在小学阶段引人劳动思想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支持。二、当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现状(一)忽略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会发现许多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