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05-07基金项目:2021年度省级教改项目(JG2021-1364)“大思政视域下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构建及实证研究”(02020040109011)作者简介:加晓昕(1974—),女,四川剑阁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及教育学研究。第33卷第6期Vol.33No.6四川文理学院学报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Journal2023年11月Nov.2023来华留学生课堂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教学改革探索——以汉语综合课程为例加晓昕a,刘玙b(四川文理学院a.学报编辑部b.文学与传播学院四川达州635000)摘要:来华留学生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培养“知华、爱华、友华”的人才、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实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多重价值。当前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面临着重知识讲授轻价值引领,重传统文化轻现代国情讲述等问题,因此应在教学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而全面展现中国、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最终实现价值认同。以四川文理学院的三个留学生班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语综合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思政效果。但课程思政改革仅靠单一课堂不能完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它需要整体协同和联动。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汉语综合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248(2023)06-0116-06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的主要注意力都在对中国学生的教育上,而忽略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外国留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来华高校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成功与否,检验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能够掌握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学术思维和应用能力,二是具有国际视野,道德高尚。只有培养和塑造出道德、思想高尚的留学生,才能有效促进“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一、来华留学生课堂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一)来华留学生课堂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内在需求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了“来华留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2]。之所以对留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品德教育提出要求,是因为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科学性,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通过网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