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答案(上)1.胞体和树突:主要负责接受和整合信息;轴突始段:主要负责产生动作电位,也参与信息整合;轴突:负责传导信息;突触末梢:负责向效应细胞或其他神经元传递信息。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3.直径:一般来说,神经纤维直径愈大,传导速度越快;髓鞘有无: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髓鞘厚度:在一定范围内,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愈厚,传导愈快;温度。4.快速顺向轴浆运输:主要见于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突触囊泡和分泌颗粒等的运输;慢速轴浆运输:微管蛋白、神经微丝蛋白等细胞骨架成分。5.主要见于某些被轴突末梢摄取的物质,如神经营养因子、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等的运输6.脑组织发生变性时,小胶质细胞能转变成巨噬细胞,与来自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血管壁上的巨噬细胞一起清除变性的神经组织碎片。7.小而清亮透明的囊泡,内含乙酰胆碱或氨基酸类递质;小而具有致密中心的囊泡,内含儿茶酚胺类递质;大而具有致密中心的囊泡,内含神经肽类递质。8.①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②去极化达一定程度时,前膜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Ca2+内流③轴浆内Ca2+浓度迅速升高,触发突触囊泡的出胞④递质释放机制:动员、摆渡、着位、融合和出胞⑤神经递质释入突触间隙后,经扩散抵达突触后膜并作用于其上的特异性受体或递质门控通道⑥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的改变,使某些带电离子进出后膜,或使进出量发生改变;突触后膜发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极化的电位变化9.不具有经典突触的结构,其突触前末梢释放的递质可扩散至距离较远和范围较广的突触后成分,也称为非突触性化学传递。10.无特定的突触后成分,因而作用部位较分散;无固定的突触间隙,因而递质扩散的距离远近不等,时间长短不一,曲张体(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与效应器之间的连接结构)与效应器之间的距离一般大于20nm,有的甚至超过400nm;释放的递质能否产生信息传递效应,取决于靶细胞上有无相应的受体。11.递质的释放量主要决定于进入末梢的Ca2+量。12.三环类抗抑郁药:可抑制脑内NE在突触前膜的重摄取,使递质滞留于突触间隙而持续作用于受体,从而使传递效率加强.13.利血平:在NE能神经元突触末梢内,利血平能抑制囊泡膜对NE的重摄取,使NE滞留在末梢轴浆内而被单胺氧化酶酶解,囊泡内递质减少以至耗竭。14.新斯的明及有机磷农药:可抑制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酯酶,阻碍乙酰胆碱水解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