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答案1.肺炎链球菌引起,3型毒力最强。2.充血水肿期:镜下: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性渗出,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心粒细胞、巨噬细胞。胸片:片状模糊影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大量RBC,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临床表现:发绀、咳铁锈色痰,波及胸膜可出现胸痛。胸片:大片致密影。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肺泡腔内渗出纤维素增多,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很少见到RBC。临床表现:缺氧状况改善、黏液浓痰。溶解消散期:镜下: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素溶解。胸片:恢复正常。3.亦称机化性肺炎。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4.特征: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5.4、6、10型肺炎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6.肺组织急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7.均是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炎细胞浸润(主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肺泡腔一般无渗出物。8.呼吸道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受损,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脱落,杯状细胞增多,鳞化。黏膜下腺体增生肥大,浆液性上皮发生黏液腺化生,导致黏液分泌增多。管壁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软骨可变性、萎缩或骨化。9.是以肺内小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10.肺腺泡中央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而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不明显11.呼吸性细支气管基本正常,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12.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都扩张;囊泡性肺气肿:肺泡间隔破坏严重,气肿囊腔融合形成直径>1cm的较大囊泡13.出现在肺组织瘢痕灶周围,肺泡破裂融合形成的局限性肺气肿,气肿囊腔直径超过2cm,破坏肺小叶间隔时,称肺大疱,位于肺膜下破裂可引起气胸。14.硅尘颗粒1-2μm致病性最强15.硅肺的基本病变是硅结节的形成和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16.腺泡内小血管的构型重建,无肌型细动脉肌化及肌型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肺小动脉炎,肺小动脉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腔内血栓形成和机化;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数量减少。17.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室前壁肌层厚度超过5mm,诊断肺心病的病理形态标准。18.EB病毒:VCA-IgA阳性率高达97%,具有一定诊断意义。19.中央型:最常见,发生于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20.周围型:起源于肺段或其远端支气管,在靠近肺膜的肺周边部形成孤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