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研究,2023,15(5):30~42doi:103969/jissn1674-5841202305003TourismResearch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20BH15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文旅融合视野下北京地区大运河传统村镇民俗文化活态保护传承研究”(SZ202311417024/22GJB024);北京学研究基地开放课题“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及保护利用研究”(BJXJD-KT2019-YB03)。作者简介:时少华(1978—),男,山东日照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遗产旅游与目的地管理研究;聂延涛(1996—),男,河南开封人,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旅游职业教育;孙媛媛(1999—)女,安徽合肥人,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研究。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及评价研究时少华1,聂延涛2,孙媛媛1(1.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100001;2.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北京100012)摘要:京杭运河作为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旅游价值评价是运河非遗利用的重要依据。基于已有研究,提出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旅游价值,运用AHP法和定性评价法对京杭运河非遗旅游价值进行整体和分类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从要素层看,观赏游憩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旅游价值的核心;从各指标层看,参与性、历史性、发展潜力、文化效益、保护传承与保护参与性价值权重最高;从总权重分布看,参与性、历史性、观赏性和游憩性四个指标在运河非遗旅游价值评价体系中权重较高;从运河四类非遗看,在指标层面与整体研究结论略有不同。基于此,提出了五个方面建议。关键词: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价值评价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41(2023)05-0030-13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里程最长、工程最浩大的古代运河。自2014年京杭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变得尤为重要。目前,运河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与保护,但与运河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遗产的无形与流动性,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的难度较大,且一些运河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