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023.08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下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公维余于戈摘要:正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和意义,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完善人才培养系统、强化跨学科综合教学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数字赋能教育实践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推进具备跨学科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要求提供教育探索与实践。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中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434;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438(2023)16-0047-03作者简介:公维余,硕士,讲师。北京教育学院,100010于戈,硕士,高级教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00089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要求,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从每位学生的特点出发,在支持所有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广泛的人才资源,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实现人才资源的新增长点。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将教育作为根本的可持续发力点。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弥补了学科课程分科过细且疏离于学生生活的缺陷,实现了课程互补融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真实生活、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具备支持所有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素,即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学习需求、丰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多元的学习途径和评价方式。这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坚持创新导向”原则,即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通过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与意义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性课程,着眼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课程思政帮助学生面对现实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促进价值体认和责任担当,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必修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但不少中小学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例如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科外所有课程的总称,部分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选修课、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