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医药前沿2024年5月第14卷第13期综合医学纳入标准:(1)均自愿体检并接受健康信息建档管理;(2)年龄21~65岁;(3)同意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2)患有心肝肾严重疾病;(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4)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依从性差;(5)拒绝接受本临床试验者。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其健康管理方案涵盖多方面,包括辨体施养、辨体施膳、辨证论治以及情志、起居、饮食、运动等。针对高风险群体或合并慢性病患者,给予合理的中药管理、心理疏导及传统中医管理,如针灸、拔罐和艾灸等。同时,根据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实施相应的精神调摄、运动调养及食疗调理,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研究对象被叮嘱注意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平和的心境,并养成规律作息时间,均衡膳食,追求阴阳平衡。此外,根据个体身体状况,开展适当的运动锻炼,比如八段锦养生操等。连续管理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大数据和循证医学的“治未病”理念构建健康管理模式。(1)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治未病”理念构建健康管理模式。通过中医智能仪器对健康管理人群的中医个人信息进行采集。如使用中医舌诊仪,在现有中医理论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及数字图像分析处理等技术获取健康管理人群舌部客观量化指标,为准确辨识舌诊提供客观的信息。此外,面诊仪、经络检测仪、智能问诊仪等均能够对健康管理人群客观信息进行采集,做出智能化处理,同时可随着现阶段全球范围内人类疾病谱的持续演变,临床医学领域对于人类健康的认知也愈发深刻[1]。“治未病”理论最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标志着传统医疗服务中以治病为重心的模式逐渐转变为以防病作为核心内容,引领着现代社会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潮流。近些年,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也加快了智能化识别疾病风险的发展进程,依托于数据库开展健康管理大数据智能管理,在健康管理领域体现出重要的价值[2]。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其证据评估及分析环节使“治未病”健康管理更为规范,能够体现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测和预防等方面,基于循证医学构建“治未病”健康管理体系有着积极的意义[3]。基于此,本文主要观察基于大数据和循证医学的“治未病”理念构建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泸州市中医医院接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