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答案1.在感受器的换能过程中,一般不是直接把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而是先在感受器细胞或传入神经末梢产生一种过渡性的局部膜电位变化。2.一些感受细胞(感官细胞、毛细胞)产生的感受器电位以电紧张的形式传至突触输出处,通过释放递质引起初级传入神经末梢发生膜电位变化,这种电位改变也是过渡性。3.都是局部电位4.快适应感受器:环层小体、麦斯那小体、毛细胞;慢适应感受器:梅克尔盘、鲁菲尼小体、肌梭、关节囊感受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5.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其传入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即感受器的适应现象,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共同特点,适应并非疲劳,因为对某一强度的刺激产生适应后,如果再增加该刺激的强度,又可引起传入冲动的增加。6.远点: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理论上可在无限远处。近点: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反应晶状体的调节能力7.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视轴会聚/辐辏反射8.睫状肌收缩,导致悬韧带松弛,晶状体依靠自身弹性回缩,导致晶状体曲率增加,折光加强9.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10.两眼同时看一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避免形成复视11.对光反射-是指瞳孔在强光照射时缩小而在光线变弱时散大的反射;互感性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效应是双侧性的,关照一侧眼的视网膜时,双眼的瞳孔均缩小。12.光照→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缩瞳核→副交感纤维→睫状神经→虹膜环行肌(睫状体)→瞳孔缩小或散大13.近视:近点和远点都移近;远视:近点往后移,无远点。14.近视眼可用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规则散光通常可用柱面镜加以矫正。15.视锥细胞:呈圆锥状,胞内有类似的膜盘结构,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统称为视锥色素,分别存在于不同的视锥细胞中,在黄斑中央凹的中心只有视锥细胞,且密度最高;视杆细胞:呈圆柱状,胞质很少,绝大部分空间被膜盘占据,只有一种视色素,称为视紫红质,对光的反应慢,有利于更多的光反应得以总和,这样就提高了单个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度,使视网膜能察觉出单个光量子的强度,在视网膜的周边部主要是视杆细胞。16.下图参考17.Na+:经过外段膜中的cGMP门控阳离子通道(主要允许Na+通透,页允许少量Ca2+通透)内流而产生,可使膜发生去极化,在暗处,胞质内的cGMP浓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