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局部电位概念部分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的、不能向远距离传播的膜电位改变称为局部电位分类情况1:刺激不足以引发动作电位阈下刺激超级化电位情况2:该部位不具备引发动作电位的结构基础骨骼肌终板膜上的终板电位感光细胞受到光照刺激后产生的感受器电位感觉神经末梢上的发生器电位突触后膜上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上产生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局部电位的特征和意义局部电位具有电紧张电位的电学特征【2022137X】等级性电位其幅度与刺激强度相关,而不具有“全或无”特点衰减性传导局部电位以电紧张的方式向周围扩布,扩布范围一般不超过1mm半径没有不应期,反应可以叠加总和相距较近的多个局部反应同时产生的叠加称为空间总和多个局部反应先后产生的叠加称为时间总和较大的局部兴奋或小的局部兴奋经总和后可使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从而引发动作电位局部电位不仅发生在可兴奋细胞,也可见于其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如感受器细胞【1.2.3.3】兴奋性及其变化兴奋性是指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当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功能活动由弱变强或由相对静止转变为比较活跃的反应过程或反应形式,称为兴奋生理学中常将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这些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对可兴奋细胞而言,兴奋性又可定义为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或动作电位本身又可称为兴奋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阈值无限大,兴奋性为零兴奋发生的当时大部分钠(或钙)通道已处于激活状态,不存在再激活的问题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大部分钠(或钙)通道已进人失活状态,不可能再次接受刺激而激活相当于动作电位中的锋电位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再次接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强度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值,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细胞兴奋性从零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相当于动作电位中的负后电位前半段细胞外过度高K时类似同理失活的电压门控钠(或钙)通道虽已开始复活,但复活的通道数量较少(部分尚处于复活过程中),因此必须给予阈上刺激才能引发动作电位超常期相对不应期过后,有的细胞还会出现兴奋性轻度增高的时期,此期称为超常期相当于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的后半段细胞外轻度高K时类似同理电压门控钠(或钙)通道已基本复活,但膜电位尚未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