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选刊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探究丁子涵(江苏海安明道小学教育集团丹凤校区,江苏海安226600)摘要:增强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是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建设课程思政,加强德育与语文课程的融合,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德育融入的现实因素,总结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价值,提出了教师可以通过明确课文主旨、聚焦重点语句、揭示关键品质、开展德育活动、完善德育评价等方式开展教学,达成德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核心素养;课程育人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学科素养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主要依据,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使语文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德育的精神内涵、核心要义融入学科教学当中,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现阶段,部分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时仍存在方法不当、形式单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是笔者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几点思考,期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德育融入的现实因素1.德育与教学内容脱节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相对不足,对事物的认知常常停留在表层。而一些教师会忽视这一问题,盲目地开展德育,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德育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德育与教学内容脱节,影响了德育效果。2.缺少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料与素材。虽然大多数教师都已意识到德育的重要价值,但仍有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能力,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深层内涵与和其所体现的精神品质,进而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3.方法单一目前,仍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德育融入的方法较为单一,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现象,从而影响德育的顺利进行。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价值1.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自古以来,德行都是检验人才、筛选人才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