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选刊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小学生阅读思维的策略研究于灿辉(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东碾疃学校,山东泰安271000)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为此,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设计教学方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使之形成自己的阅读思路和阅读模式。本文阐释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小学生阅读思维的策略,以期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新课标指引下,许多语文教师都把阅读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解读典型的人、事、物,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南,以阅读教学为抓手,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新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文章的中心思想、语言运用、写作技巧、情感基调出发,深入挖掘、分析、梳理作者传达的信息,围绕这些信息进行交流与探讨,从而全方位理解文章的内涵。另外,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带动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阅读材料的特点,准确领会到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八角楼上》《刘胡兰》等课文展现了革命精神的内涵;《故宫博物院》《赵州桥》等课文展现了我国建筑文化之深厚;《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课文展现了古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两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