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024年1月(总第253期)英语广场贵州省博物馆中英外宣文本对比及翻译策略研究□张学玉韦宁[摘要]贵州省博物馆藏品总数累计8万余件,其中馆藏苗族服饰和苗族银饰位居全国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不断走向世界,外宣文本在传播民族文化、扩大其影响力、构建文化自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贵州省博物馆的中英外宣文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在修辞手法、句式结构、词汇以及音韵上的差异,并分析其中采用的具体化、省译、深度翻译等翻译策略。[关键词]外宣文本;英汉差异;翻译策略;贵州省博物馆[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1-0035-05作者简介:张学玉,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韦宁,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翻译专业硕士(MTI)导师。收稿日期:2023-5-221贵州省博物馆中英外宣文本对比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活动中,外宣文本是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在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类文本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属于信息型文本。译者在翻译此类文本时不能仅关注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要充分了解目的语文化,熟悉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译者还要了解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模式,并采用目的语读者乐于接受的形式,以提高外宣翻译的效果。本文以贵州省博物馆内中英外宣文本为例,对中英外宣文本的差异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译者在翻译此类文本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1.1修辞在修辞层面,中英文本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英语文本中修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劝说听众/读者,以说服或影响听众/读者为考量;汉语修辞的定义则包括调整说、辞格说、美辞说、选择说等(邓志勇,2015)。贵州省博物馆中文外宣文本采用了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句式更加整齐匀称,同时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英文外宣文本则更加注重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例如:例1:贵州的山层峦叠嶂,遍布着溶洞、天坑;贵州的水或清婉隽秀,或气势磅礴。山赋水以筋骨,水予山以灵性,融汇成一幅多彩的山水画卷。(选自贵州省博物馆《黔山秀水》)译文:InGuizhou,thepeaksandknollsriseoneafteranotherandkarstcavesandsinkholesareallaround.Guizhou’swaterfeaturescanbecharacterizedasclearandsweetinsomeareas,andmagnific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