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24年3月(总第259期)英语广场[摘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韩非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法理思想和文化意蕴是英译过程中需要被准确传达的重要元素。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以《韩非子》两个英译本为例,分析译者在传达原著法理思想和文化意蕴时运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并以此为参照探讨中华典籍英译过程中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关键词]《韩非子》;法理思想;文化意蕴;关联理论;典籍英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7-0015-04关联理论视角下《韩非子》的英译策略□张肖健黄晶作者简介:张肖健,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笔译。黄晶,通讯作者,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戏剧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23-9-8中国法家思想的代表作《韩非子》一直为中国历代统治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国内对《韩非子》的研究可上溯到秦汉时期。近百年来,国内的《韩非子》相关研究在经历了蓬勃发展期之后略有停滞,目前正处于发展与总结阶段(彭鸿程,2012)。《韩非子》的相关著作文本也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传播至海外,其重要英译版本有两个:一是廖文奎(2015)所译的TheCompleteWorksofHanFeiTzu:AClassicofChineseLegalism,廖文奎以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为据翻译了《韩非子》五十五个章节,它是目前唯一一部《韩非子》英文全译本(简称“廖译本”),2015年由商务印书馆以汉英对照方式修订并出版;二是汉学家华兹生(Watson,2003)据陈奇猷校注的《韩非子集释·上下卷》所译的HanFeiTzu:BasicWritings(简称“华译本”),该译本涵盖十二章精华内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作品丛书著作选集《中国系列丛书》,在海外图书馆馆藏数量最多(孙亚鹏,2021)。1关联理论与翻译关联理论以格莱斯的语用学相关性原则为基础。斯珀伯等(Spergeretal.,2001)于1986年提出关联理论,将语言交际视作一个相互理解的认知—推理过程。格特(Gutt,2004)认为借助关联理论进行翻译不仅可以减少信息接收者理解话语时所需付出的推理努力,帮助其获得语境效果,而且有利于其对源语交际意图和文化语境信息的理解。林克难(1994)认为关联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可以运用于阐释各种翻译理论和各种看似矛盾的翻译现象。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尚有较大局限性(王建国,2003)。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信息缺省包括情景缺省(situati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