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024年第5期专题研讨在文本细读中提升阅读素养刘莉娜摘要: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丰富学生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文本细读,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理解文章深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他们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关键词:中学语文;文本细读;阅读素养阅读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对文字进行反复品读和推敲,能加深对文章内涵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情感,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一、引导文本细读,丰富情感体验文本细读就是对文本中的字、词、句,以及标点符号、篇章结构等细细分析,品味揣摩,从而把握文本内容、挖掘文本深意、体味文本真情。文本细读能使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来一次心灵的共鸣,提升阅读素养[1]。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时,选用了丰富的题材与内容,每篇课文都有着独特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世界的美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细读文本,反复体会、推敲文章深意,感受文章中的奇妙。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背影》(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时,就着重从细节处引导学生阅读。在备课时,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将文章的知识重点进行罗列,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仔细阅读文章关于亲情的描写,初步掌握文章主旨。然后,教师根据文章顺序,引导学生逐个段落进行分析,并借助音乐,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情感。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交流与讨论作者是如何描绘亲情,并画出相关语段。在反复的诵读、与他人的交流学习中,学生不断通过关键词句推敲作者情感,理解了作者的浓烈亲情,也让自身情感在阅读中获得熏陶。核心素养培育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目标。针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教师可以从文本细读的方法要义出发理解读的方式、读的效果、读的层次,明确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点,探寻引导深悟的教学价值[2]。通过一定的语文学习积累,初中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自读,掌握文章结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还会根据课后习题展开讨论,解决部分阅读中的疑问。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从细微处分析文章内涵和作者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熏陶。二、引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