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024年第2期语文论坛聚焦思考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邵杏蕾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中的明珠,其以辞简义丰滋养无数后人。教师应重视文言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一吟三叹诵古文,花样翻新赏古文,手脑并用记古文,古为今用传古文。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阅读教学;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文言文以其辞简义丰滋养着无数后人。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深究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一、一吟三叹诵古文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还原课堂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发现疑难、理解文本。朗诵的最高境界是情感式朗读,要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学习《三峡》一文,我以“读”带动全文的教学,设计了三次朗诵环节:一读,读准字音节奏,字正腔圆,读出文章的音韵美。二读,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三读,读熟课文,读出三峡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情感。三个环节步步深入,在反复诵读中,三峡的地形地貌、四季特点就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而郦道元对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随之领悟。朗读的方式也要灵活多样,示范朗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交替进行。《陋室铭》课堂伊始,老师在悠扬的古琴曲中声情并茂地朗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愚公移山》让学生分角色朗诵,在读中推动对文本的解读,对人物心理的探究。二、花样翻新赏古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作品的内涵。故事性强的文章可侧重把握故事情节,赏析人物形象。在教学中应“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关注度,让深度学习成为可能[1]。学习《周亚夫军细柳》时,我设置“举行‘致敬经典’课本剧表演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改写剧本,进行演出。通过细细赏读、角色品鉴,周亚夫刚正不阿、忠于职守、治军有方的“真将军”形象也随之深植学生内心。写景抒情类散文,可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景物美妙,感悟作者情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堪称此类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