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24年第5期课堂在线热点论坛教学评一体化为高中语文教学赋能倪春花摘要:“教学评一体化”倡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学评价三位一体,打造循环推进、动态运转的教学系统,以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在高中阶段,语文作为核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立足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学赋能。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应用方式如何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教学评一体化”侧重于“如何学”“如何教”“学到何种程度”,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保证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一、以素养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应用“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能紧扣目标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果。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体现育人价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细化新课标的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及素养的动态生成[1]。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收录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散文名家作品,所属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主题是“自然情怀”。教师综合新课改要求,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如下:1.借助教材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关键词句在语境中的意思,把握文章大意;2.圈出作者描绘的意象,体会散文选材、组织材料与情感抒发的内在关联;3.朗读文章,品读作者的语言风格特色,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加强审美和情感体验;4.背诵经典段落,运用习得的写作技巧,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景散文。这样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内容。二、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情及个性化学习诉求。如果教师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意味着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增强课堂的人文色彩和吸引力。例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一课时,教师可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播放由萨顶顶演唱的同名歌曲,这既能营造适恰情境氛围,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意境。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播放配乐朗诵音频,让学生体会诗歌独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