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024年第5期专题研讨关注学生具身认知,实现育人素养提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冒刘美摘要:基于育人素养的提升来确定教学之基,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学生认知形成与素养提升都是依赖于自身的切身体验的,从切身体验到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可以由具身认知理论来描述。给学生创造丰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对素养相关的元素进行充分感知与吸收,让学生去形成关于素养认知,并用形成的素养来让自己的言行变得更加积极,这就是具身认知促进素养提升的根本逻辑。关键词:初中语文;育人素养;具身认知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育人素养的提升来确定教学之基,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然而基于怎样的教学途径来实现育人素养的提升,却面临着多重选择。在多重选择的背后是教师教学理念的确定与教学理论的选择。笔者以为,面向当下的初中学生,要有效实现育人素养提升的目的,关键要将教学的重心落在学生身上,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学生自身对素养的认识与自我提升;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素养提升的认识。这样的选择是有据可循的,根据具身认知理论,学生认知形成与素养提升都是依赖于自身的切身体验的,从切身体验到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可以由具身认知理论来描述。语文教学既需要从客观僵硬的“文本”转变为鲜活生动的“他者”需要以具身认知促进视域融合“前见”的领会,也需要通过“前见”面向生活“事实”[1]。下面就结合“关注学生具身认知,实现育人素养提升”来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一、语文教学中基于具身认知提升育人素养的逻辑在语文教学的视野之下,教师基于具身认知来提升育人素养,其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值得教师认真研究。根本原因在于,梳理清楚其中的逻辑,才能让教师坚定基于具身认知提升育人素养的信心,从而在具体实践中遇到问题时积极化解问题,而不是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有研究表明,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认知不仅仅依赖于大脑,更是身体和环境互动的产物,强调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身心一体”与“主客融合”的教学范式。相应的,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就应当在新课标背景下以具身认知为指导,去促进学生问题解决与迁移,思维提升与创造。为此,语文教学也就应该从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且需要充分发挥身体在学习中的作用,以更好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这就说明,育人素养在涵盖语文学科教学的知识与素养目标的同时,其形成与提升与学生的具身体验有着密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