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画视界133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影像化倾向研究■杜洋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在当代艺术丰富多彩的画布上,影像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颜料,为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影像不仅仅是一种素材,更是一种强有力的大众文化载体,携带着独特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深刻地影响着绘画的创作。影像绘画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逐渐在绘画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是在中国的当代油画创作中,其影响力日益凸显。在国外,加拿大理论家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探讨了影像媒体对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德国画家格哈特·里希特以摄影图片为视觉基础,从实践角度印证了影像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并为绘画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影像化倾向展开探讨。【关键词】油画油画创作影像化倾向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1-0033-06影像,作为一种强大的大众文化载体,既承载着深厚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又在绘画艺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影像绘画”这一新兴艺术表达方式在中国当代油画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影像化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视觉体验,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早在之前,德国学者瓦尔特·本雅明从摄影和电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机械复制时代下艺术的新感受方式和观念,认为艺术已步人机械复制的时代,这不仅没有削弱艺术作品的价值,反而使得手工性的架上绘画获得了更为经典的地位。在国内,舒阳在其文章《中国影像绘画》中,首次系统地提出并分析了“中国影像绘画”这一概念,阐述了中国影像绘画在形象选择和绘画性方面的特点,还探讨了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意义。一、中国油画发展概述中国油画的历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西方的油画艺术通过多种途径传人中国。在过去的百年间,中国油画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转变,见证了无数艺术大家的涌现,如林风眠、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为中国油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文化的开放,中国的艺术家们开始接触并吸收外国的文化元素,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艺术特色的当代艺术思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思想的解放和对外开放的加深,中国的油画艺术家开始探索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融入了更多的现代艺术元素,如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当代油画不仅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