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卷第1期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Vol.45No.12024年JOURNALOFYULIN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共同体美学视阈下新主流电影的“香港经验”探赜周安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自CEPA签署后,香港电影人抓住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机遇,以丰富的市场经验、现世的人文精神、多元的视角,为香港与内地电影融合互促的新态势努力耕耘,促使新主流电影在类型叙事、现实观照及身份认同等方面实现转型和升级,为观众带来了相当数量主创班底强大、审美趣味高雅、文化价值丰厚的新主流电影,为推动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助力中国电影工业立足本土、开拓市场、实现“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提供了难能可贵的“香港经验”。〔关键词〕共同体美学;香港导演;新主流电影〔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4671(2024)01—0039—0620世纪90年代,香港在接连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电视媒体崛起等重大事件之后,一些知名本土导演远赴海外,中国香港电影一度深陷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由此正式开启了内地与香港合拍电影的序幕。CEPA的签署不仅给困境中的香港本土电影开辟了新市场,更为香港电影人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内地合拍电影,寻求合乎内地审查机制、观众审美倾向及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创作路径。与此同时,中国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等历经多年探索,开始顺应时代要求,向新主流电影转型。马宁1999年发表的《新主流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引发学界关于新主流电影的热烈探讨,2016年11月,张卫、陈旭光、赵卫防、梁振华、皇甫宜川等人围绕新主流大片展开专题研讨,对“新主流大片”的概念界定、类型观念、历史流变及输出策略等方面做出较为详尽的论述,揭示了国家政策引领、市场经济驱动下中国电影发展的一般规律①。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传播进程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万传法指出,中国电影“一直处于不断的自反之中”②。归根结底,新主流电影实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语境下生发出的主旋律、商业性与艺术性共荣共生、平衡互促、融为一体的电影类型,其对多元文化、媒介融合、互联网+思维等当下热点话题的观照,丰富和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像化表达,在注重工业化、娱乐性、观众性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