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交流探索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彭芳(大方县第一幼儿园,贵州毕节551600)【摘要】幼儿语言表达实践中,游戏活动不仅有助于营造宽松愉悦的语言表达氛围,同时还有助于实现寓教于乐的语言教育目标。针对幼儿教师不重视幼儿语言表达,教学内容和过程缺乏系统性的现状,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游戏活动,针对幼儿“集体”强化口语表达训练。同时,针对部分语言发展相对缓慢的幼儿,教师要利用游戏活动强化个案干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活动;语言表达【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2-0182-04【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2.05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语言”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诚然,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幼儿不仅需要通过语言来理解世界,同时也需要借助语言进行思考和社会交往,语言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以维果茨基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了语言对个体发展、思维形成的重要作用。一线幼儿教育中,笔者近来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展开了深入研究。通过梳理学术界有关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文献可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进入了语言习得的敏感期。在这一特殊的时期,幼儿教师要注重语言启蒙和教育,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针对3—6岁幼儿的启蒙教育,各种游戏活动的引入,不仅可以增强幼儿语言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更有助于寓教于乐的语言教育目标的实现。一、核心概念界定(一)游戏活动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活动。”儿童可以从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通过行动再造某种生活现象的方式。”《教育大辞典》将“游戏”定义为:游戏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幼儿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模仿,以反映现实生活的独特的社会活动。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关于“游戏”的内涵,国内外学者的解读具有差异性。笔者综合国内外关于游戏的解读,将“游戏活动”定义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以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为核心,有目的、有意识组织开展的具有娱乐性、社会性的活动。如角色游戏活动、游戏故事活动等,既符合“游戏”的特点,也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二)语言能力所谓语言能力,指个体掌握语言的能力。这里的“掌握”,涵盖多个层面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