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期*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项目“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背景下家长教育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2400410144)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睢瑞丹(1976-)女,河南滑县人,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彰显出我国以教育人的决心。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国就“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问题,推出多项新型理念与战略,指明要加快技能型社会建设步伐。技能型社会建设要求“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是人、技能与社会相融互促的具体表现,目标在于扩大技能型人才供给。据全国总工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劳动者总数超过2亿,其中高技能人才仅占30%[1]。这意味着我国面临较大高技能人才缺口,距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对此,202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现阶段,职普融通迎来政策出台、地位提升、模式创新的时代机遇,承担起培养高技能人才、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职责,成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然而,改革力度不足、融通深度不够、管理体制“二元分割”等问题,致使职普融通陷入发展困局[2][3],阻碍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顺利达成。本文立足于教育强国战略,对职普融通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机遇、实现障碍与推进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推进教育强国战略实施提供有益借鉴。一、教育强国战略下职普融通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机遇(一)顶层设计持续完善,为职普融通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方向指引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为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下职普融通稳步推进奠定良好政策基础。2020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下称新《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姻睢瑞丹摘要: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纵深推进,职普融通迎来一系列良好机遇,主要体现为顶层设计持续完善、职教改革持续深化、职普融通模式创新。目前,职普融通发展资金不足、课程建设缺乏细则指引、职普融通机制尚不完善、职普分流加重社会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