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课堂内外2017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确立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打破学科界限,鼓励跨学科学习,明确了博物馆参观作为活动方式之一,将研学旅行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新版方案指出,为落实“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课程需要遵循“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的原则,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和实施中都提到了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博物馆研学是立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生认知特点,结合博物馆馆藏和展览特色设计研学主题,具有参与性、实践性、体验性、综合性特点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博物馆研学是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跨学科学习落地的有效锚点。一、跨学科视域下博物馆研学活动的价值追寻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博物馆馆藏资源确定研学主题,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开展研学活动,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和方法,形成研学成果。1.整合学习方式,指向持久理解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是特定主题下的、任务驱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仅依靠某单一学科的学习方式或者学科知识、方法的线性叠加,是无法顺利完成博物馆研学活动的,也无法产生深入的跨学科的理解。基于跨学科立场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超越碎片化学科知识的堆砌,不同学科通过实践活动、真实任务和研学成果联系起来,整合各学科学习方式,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产生整合性、持久性、深入性的理解。2.培养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博物馆研学活动不止于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观看展品、听取馆藏讲解等这类单向接受式的活动方式,而更多的是在博物馆研学开启前,学生已对此次研学主题有一定认识了解和相关知识储备。在博物馆研学进行时,创设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强的研学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研学意愿。同时,研学活动成果的完成工作,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完成研学作品,并展示分享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二、跨学科视野下博物馆研学活动的设计路径与策略1.规划博物馆研学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实施框架在宏观层面,跨学科视野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