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024年4月(总第263期)英语广场收稿日期:2023-9-23多模态话语视角下的电视剧字幕翻译——以英剧《是,首相》为例□周林菲[摘要]观众对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受多因素影响,字幕翻译是其中之一。高质量的字幕翻译不仅要关注文本,还要重视图像、声音等其他话语模态。本文运用多模态分析方法,从多模态互补关系出发,分析经典英国情景喜剧《是,首相》(Yes,PrimeMinister)中的字幕翻译特点。研究发现,模态关系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缩减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字幕翻译,译者宜酌情处理。[关键词]多模态关系;互补关系;字幕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11-0027-04作者简介:周林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1研究背景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但同时视听翻译、戏剧翻译等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字幕翻译是视听翻译中较为普遍的形式,其将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涉及视觉、听觉与各类媒介的关系(Silvester,2019),自然具备多模态属性。很多学者将多模态话语分析引入字幕翻译,但鲜有从多模态关系角度开展的研究。本文以英剧《是,首相》为例,分析其中的多模态话语互补关系,借以说明这些关系对字幕翻译的影响,以期对提高字幕翻译质量有所借鉴。2多模态话语简介基于20世纪70年代的符号和媒介研究,同时吸收Hess-Lüttich设计的研究项目的经验,Kressetal.(2001)提出了多模态概念,认为模态是文化过程的结果。近年来,多模态研究应用较为广泛,涉及行为科学的态势感知提升(Haleetal.,2009)、交互软件环境(O’Halloranetal.,2011)、教育学的意义建构(Peterson,2019)等。翻译研究大多围绕多模态理论中的社会符号模态,主要关注文化与社会背景下的多模态意义建构,涉及政治讽刺、广告、视听翻译等。作为多模态的四个实践领域之一,话语是“社会建构的(部分)现实知识”(Kressetal.,2001),多用于杂志、电视节目、电影等实用文本。张德禄(2009)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认为多模态话语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分为互补和非互补关系。O’Halloran(2006)将该理论用于分析视觉语法在电影的动态视觉图像中的作用,发现引入电脑技术,有助于符号动态的研究。杨文文(2012)、吕健(2012)等基于该理论分析电影的字幕翻译,发现话语对字幕翻译和情节理解有互补作用。目前,多模态话语分析已成为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