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叶凤尾蕨不同极性部位活性评价及有效成分分离鉴定分析★韦瑞松,赖红芳(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学院,广西河池546300)摘要:为进一步探究剑叶凤尾蕨的药用价值,本次基于有机化学实验方法,对剑叶凤尾蕨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化合物细胞毒性测试,确定了剑叶凤尾蕨中的有效成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剑叶凤尾蕨不同极性部位的活性成分差异,对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剑叶凤尾蕨的根部和茎部具有相对更高的药用价值,该推断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关键词:剑叶凤尾蕨;极性部位;活性评价;有效成分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50(2023)09-0003-020引言剑叶凤尾蕨(图1)是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植株各部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该植物在我国南方多地广泛分布,全年均可采集,鲜用或晒干均可,该植物入药后,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等多项功能,以往多用于外用药物[1-2]。近年来,部分研究人员发现,剑叶凤尾蕨中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其中部分有机化合物在抗肿瘤活性上较为优异,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化合物作进一步分离提纯和分析探究,以进一步发挥剑叶凤尾蕨的药用价值。1实验材料与仪器原材料:剑叶凤尾蕨全草植株,采集自南方某山区,并经由相关专家鉴定为剑叶凤尾蕨全草;实验试剂:无水甲醇、无水乙醇,分析纯;去离子水,实验室自制。实验仪器设备如表1所示。2实验方法与有效成分分析结果称取一定量的干燥后的剑叶凤尾蕨全草,使用95%乙醇对其进行提取,此环节提取共进行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h,提取完成后,对提取液进行减压回收,直至提取液乙醇气味消失为止。在获得回收的提取液后,将提取液过聚酰胺柱色谱,依次使用去离子水、30%(质量分数)乙醇溶液、50%(质量分数)乙醇溶液和无水乙醇进行洗脱操作,获得4个洗脱部位。而后将这4个洗脱部位再次过MCI柱色谱,仍依次使用去离子水、30%乙醇溶液、50%乙醇溶液和无水乙醇进行洗脱操作,再将其过MPLC色谱柱,使用甲醇洗脱后,获得23个流分,再将上述流分分别过制备型HPLC[3-4],该色谱柱中以20%甲醇为流动相,以此得到10种化合物。在通过实验操作提取得到10种化合物后,实验人员对化合物的形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根据EMI-MS进行对照分析,并参考相关文献,对所获得的10种化合物进行初步鉴定,鉴定结果如表2所示。在本次分离到的10种化合物中,化合物1~6为凤尾蕨属中特有的化学物质,而化合物7~10则为剑叶凤尾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