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课堂实践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实践邱丽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中心小学,福建龙岩364101)【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存在忽视对评价任务的整体设计、评价缺乏针对性、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不到有效激发等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运用问卷星等软件采集并分析学习数据,掌握学情,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评价任务;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等软件丰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借助大数据优化教学,引领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调整,促进学习向纵深方向发展。【关键词】大数据;课堂评价;评价任务;优化教学;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2-0140-04【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2.044大数据通俗地讲就是多而广的信息、技术以及数据资料。课堂评价是一个收集学生学习信息、解释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实施教学决策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发挥大数据优势,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优化教学,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课堂评价中的作用。课前利用软件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学情,确立目标,整体设计评价任务。课中利用软件丰富评价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信息、技术和评价策略优化学习过程与方式,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在积极的语言实践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一、基于大数据分析学情,设计评价任务,以评导学评价是判断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要判断学生的行为表现,需要交给学生一项任务,用以引出学生的表现,以便获得推断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知识或能力的证据,以此达成学习目标。引出行为表现的学习任务就是评价任务。如果说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那么评价任务就是学生“怎样做,做什么”“做了之后能否达成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是从学习目标到学习活动的桥梁。薛法根老师倡导“目标—评价—活动”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即先设定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设置评价任务,清晰界定学习的结果表现,最后围绕评价任务设计对应的学习活动。鉴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通过问卷星等软件发布的预习检测题,再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以便科学、精准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而后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依据目标整体设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