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在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构成的人居环境学科群中,设计主干课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随着建筑学科基本价值与知识体系的变革,国内建筑院校设计主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更新迭代以适应城乡建设的全新需求。自2015年以来,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各年级的设计主干课中构建了“一横多纵”的教学体系,以横向基础平台与纵向贯通平台为依托进行教学改革[1]。在八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各年级教学团队围绕“横”与“纵”的组织架构进行了以夯实基础与突出特色为导向的教学实验(图1)。面对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我们不断对“一横多纵”的体系进行动态调整。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这段教学历程的回顾,来梳理设计主干课程核心价值与外延属性的变革。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型不仅反映了深大建筑教育的发展轨迹,同时折射出当代建筑学学科发展外在需求的变化。二、专业交叉与认知训练在深大“一横多纵”教学体系形成之初,横向平台主要面向一、二年级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以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来组织教学。随着2017年风景园林专业首届招生和大类培养模式的推进,建筑制图、小品建筑向大体量建筑设计进阶的方式已经难以应对。因此,教学团队按照三个专业不同的需求,构建了学科交叉的泛设计通识教学平台。一、二年级的设计主干课围绕空间认知体验、空间建构、概念设计以及概念综合等环节,强调学生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形成设计思维与表达的逻辑。我们所推行的“泛在设计”理念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基本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的艺术素养。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以设计练习化的模式来展开,通过人体仪器、校园Mapping、校园微更新、宿舍调研与1:1放样等一系列“泛设计”的训练来引导学生关注广义物质空间中的设计问题。教学的重心从空间形态与图面表图2.一年级教学进度框图图1.“一横多纵”教学体系示意图达的能力逐步转向观察、认知、分析、制作等能力的综合应用。例如,“人体仪器”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具身认知能力,通过类似可穿戴装置的制作来熟悉材料、形式与身体的关系。宿舍空间的1:1放样则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通过观察、描绘与真实体验来感知从抽象尺度向真实尺度的转换。第二学期,教学主要围绕“从抽象空间到场所环境”展开,兼顾规划意识的培养和景观审美的塑造,并突出了从抽象空间形式操作向具体场所环境设计的进阶。教案的编排体现出分阶段、分要素推进、强调建筑物质性的特征。同时,依据空间建构教学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