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FICATIONANDAPPRECIATIONTOCULTURAL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之为土,由土而来,由土而去。女娲抓起泥土,做成泥人,放到地上变活了,有了人,世界才有了灵气。也许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启迪了古人,于是开始了雕塑的创作。雕塑家用泥土、石膏、石头、木头、铜等材料创作雕塑,他们把自己丰富的情感通过灵性之手融入雕塑中。雕塑是立体的造型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从四面八方都可欣赏,不同的距离、不同角度、不同的光线都会产生不同的意境。雕塑作品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和追求,雕塑着现实人的生活和理想,也雕塑着作者自己的艺术人生。1塑英雄魂,立民族丰碑刘开渠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雕塑宗师、著名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爱国爱民。他把满腔爱国热情融于手中的雕塑刀,塑造了一件又一件鼓舞民族士气、激发国人爱国热情的雕塑作品。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开战不久,驻扎在杭州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驰援上海抵抗日军侵略,在对日作战中打出震惊世界的“庙行大捷”,八十八师自身的伤亡惨重。“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1934年,刘开渠怀着炽烈的爱国热情创作了这件歌颂抗日英雄、寄托民族精神的雕塑作品—《“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图1)。这是全国首座抗战纪念碑,也是刘开渠的成名之作,1935年立于杭州西子湖畔。雕塑主体是一军官一士兵两个铜像:手持望远镜的军官眼神坚定、目光坚毅,右手指向敌方;身边的士兵端枪迈步、身略前倾,作冲锋陷阵状,表现爱国志士沉着应战、英勇抗敌的状态。该作品对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作者简介】赵玲,女,本科,助理馆员,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社教部负责人,研究方向:文物博物、群众教育。讲好雕塑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发挥阵地作用摘要: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在国家存亡、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紧握手中刻刀与画笔,塑造了大批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与活力,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增强人民民族意识、增加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文章指出,刘开渠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弘扬开渠精神、讲好雕塑背后的故事、发挥纪念馆社会教育职能尤为重要。关键词:刘开渠;雕塑;爱国主义;社会教育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4.024赵玲(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安徽…淮北…235000)图1《一·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