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陕西教育(高教)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个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呈上升态势,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开展网络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势在必行。网络心理咨询是近年来兴起的心理咨询模式,是指心理咨询师通过各种网络通信工具,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给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的一种新型心理咨询形式。与传统心理咨询方式相比,网络心理咨询具有互动便捷性、隐匿性、灵活性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心理咨询的短板。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心理咨询优势,提升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有效性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前沿问题。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现状调研为掌握网络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了解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行为倾向,2022年6—7月,笔者以西安市某高校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538份,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分别占比41.88%、18.20%、14.65%、12.16%和13.25%。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现状如下: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期望较高,但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水平与大学生的需求存在落差。一是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认可度与专业要求逐渐提高。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度认可,较为了解心理咨询的途径,91.65%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且有69.19%的大学生了解学校的心理咨询途径。调查还显示,有65.01%的大学生表示了解网络心理咨询,81.33%的大学生表示比较能接受这一新形式。另外,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形式的要求较高。调查显示,61.15%的大学生青睐通过文字进行咨询,35.11%的大学生倾向于语音咨询,46.81%的大学生想要通过视频这一方式进行咨询,倾向于微信与QQ咨询的大学生分别占52.6%和25.33%,并且有93.3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心理咨询有效。二是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存在疑虑。调查发现大学生把需求倾诉给咨询师后,29.6%的大学生对被治疗效果存在疑虑,主要认为网络心理咨询师的水平不够专业。其中包括掌握网络技术的熟练程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