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地质与勘探一、区域概况乐平地区处于南鄱阳断陷盆地东部地区的东南缘,盆地的沉积基底是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盆地由泥盆系—第四系地层覆盖于沉积基底之上,盖层和沉积基底多为断层接触关系,乐平地区以构造窗的形式出现。该区在早石炭世沉积了浅海、滨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晚石炭世,海侵范围扩大,沉积了浅海相的白云岩、灰岩。中二叠世早、晚期为广阔浅海相沉积,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中期为局限海环境,发育较好的泥页岩,晚二叠世早期,由于东吴运动造成本区全面抬升,之后沉积了乐平组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侏罗系—第三系为中、新生代红盆沉积。二、构造特征南鄱阳断陷盆地东区构造带以3条断层分隔为界,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康山凹陷、瑞洪凸起以及二甲村凹陷三个三级构造单元,呈现“两凹夹一隆”的格局。二甲村凹陷位于东区构造带东南部。据地震资料解释,进一步将二甲村凹陷划分为乐探1北构造带、乐探1构造带和鸣检1构造带。鸣检1构造带整体呈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北西,据钻井资料揭示,该带上覆白垩纪地层由赣州群和龟峰群组成,龟峰群遭受剥蚀程度较大(如图1)。图1南鄱阳断陷盆地东区构造特征三、储层特征区域上乐平组属海陆过渡相组,官山段、老山段、狮子山段及王潘里段相变较大,乐平组底部官山段主体为曲流河沉积,老山段主体为潮坪及陆棚沉积,狮子山段主体为障壁岛沉积,王潘里段主体为潮坪沉积。乐平组垂向沉积相变化较为复杂,总体经历了滨岸相、河流相(官山段)—潮坪相(老山段下亚段)—陆棚相(老山段中亚段)—潮坪、障壁岛、泻湖相(老山段中亚段、狮子山段、王潘里段)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在南鄱阳断陷盆地东部地区实施了1口参数井乐某1井,通过该井钻遇的岩心情况来看,在乐平组官山段存在砂岩储层。官山段储集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砂岩碎屑成分主要为岩屑、长石、石英,岩屑主要为火成岩岩屑,变质岩、沉积岩岩屑含量少,岩屑含量一般为4%~23%,最高可达23%;长石含量一般6%~16%,高者可达20%;石英含量一般为30%~69%,高者达90%。填隙物成分主要为泥质,含量一般为6%~12%。砂岩分选性中—好,磨圆度一般,为次圆状—次棱角状,粒径变化跨度从细粒到中粒、粗粒都有分布。大量物性统计资料表明乐平组官山段砂岩储集层物性普遍较差。官山段渗透率平均值为15.97mD,但是在取得的渗透率样品中,有53.33%比例的样品渗透率小于1mD,有20.0%比例的样品渗透率小于0.1mD,总体看来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