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023/07中国石化强大精神感召力江苏石油:百年油库传承两代石油人接续开拓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吴东路附近,中国石化杏秀桥油库旧址掩映在一片绿林中。在库区,一个布满爬山虎的老油罐格外醒目。罐体由铆钉拼接而成,尽显厚重。这个老油罐不简单,它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洋油”时代到成品油自主供应的民族工业崛起过程,更是江苏石油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见证者。杏秀桥油库的荣耀历史,则堪称江苏石油发展壮大的历史缩影。1985年起,该油库最高吞吐量达230万吨/年,承担着苏州及周边区域的成品油保供重任,连续7年被评为省先进油库,1989年跻身全国十佳油库之列,当年是全国石油系统知晓的明星油库。与老油罐有“交往”的一代代石油人,则见证了江苏石油经营量效齐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的发展历程。他们,是江苏石油实现全国领先、取得标杆地位的创造者,也是江苏石油以团结协作、自我批判、苦干实干、奋勇争先为内涵的奋斗文化的践行者。回望——老油库人的奋斗过往20世纪10年代,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上海、苏州地区推广煤油,1919年建起了老油罐,1924年将其扩建为油库,苏城百姓称之为“洋油站房”。新中国成立后,油库被政府接管,1954年拨给了江苏石油公司苏州供给站。现在,老油罐已被茂密的爬山虎遮得严实,但依然能够从绿叶缝隙中看到红砖砌的防火墙,防火墙里是钢板做的油罐。通桥油库质检室带头人王学华回忆:“当年,油库员工穿着裂了口的球鞋,用一双双沾满油的手将千百桶油品来回运送,上车,下船。但是,身为油库员工,大伙儿很自豪,有活儿抢着干,再忙也不觉得累。”为节约人工成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他们承担多次清罐、装置运输工作,为企业节省几十万元。重塑——新油库人的奋斗答卷江苏石油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创业史,更是一部石油精神、石化传统的传承史。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内容的石油精神,是蕴藏在老一辈江苏石油人信仰、信念、信心之中的深层次精神内核,是从当年到当下,支撑一代代江苏石油人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精神力量。历经几十年岁月,杏秀桥油库的老油罐仍然伫立在原址,参天的香樟树和唯美的太湖石则搬迁至通桥油库。在通桥油库,一排排整齐伫立的油罐,一辆辆穿梭不停的罐车,把工业质感的场景融合了苏州园林文化。这座总库容14万立方米、年吞吐量550万吨、可以水陆同时收发作业的现代化油库,接替杏秀桥油库,成为苏州区域成品油保供的压舱石,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