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规模化猪场保育猪饲养技术及分析韦雪芬1郑国荣2陈翠婷3(1.来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来宾546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种畜场,广西来宾545003;3.广西来宾市象州县水产技术中心推广站,广西来宾545800)摘要:在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饲养技术非常重要。保育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从保育猪的生理特点来分析提高保育猪的饲养技术措施,包括猪舍环境调控、饲料营养管理、疫病防控措施及饲养管理要点。旨在为规模化猪场提供科学、合理的保育猪饲养技术方案,促进猪场生产效益的提升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保育猪;生理特点;饲养管理作者简介:韦雪芬(1988—),女,壮族,广西合山人,本科,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保育猪生长迅速,但由于某些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患病。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加速其生长发育,降低患病率。保育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和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同时,创新饲养管理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优质的生长条件和科学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猪肉品质,还能提高养殖场(户)的收入。1保育猪的生理特点根据猪只生长、成熟和繁育过程,可以将其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哺乳期,通常持续约35d。第二阶段为保育阶段,仔猪已断奶但仍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仔猪发育至关重要,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若饲养管理不到位,仔猪容易受到应激,进而影响其后续的生长发育,第二阶段的饲养通常为35d。第三阶段为生长育肥阶段,动物的生长速度比其他阶段快。保育阶段的猪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体温调节及控制系统发育未成熟。保育猪的神经器官及系统发育不完善,其对环境尤其是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当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保育猪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者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保育猪体表毛发覆盖较少,消耗的热量较多,机体自身产生的热量较少且不能储存于体内,因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1]。2)消化系统及器官发育未成熟。保育猪是指出生后到70d左右的幼年猪,其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特别是消化系统尚不完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其消化器官如胃和肠道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其大小也还没有达到成年猪的体重和体积。仔猪从母乳中获取乳酸菌能刺激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增强消化能力和免疫抵抗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断奶后因没有摄入乳酸菌,仔猪消化能力减弱,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对其产生影响。保育猪长到56d后,乳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