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编辑:赵昕(367041353@qq.com)聚焦三农JUJIAOSANNONG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江苏:耕好“无形良田”6月中下旬,江苏夏收结束。如何保证粮食“颗粒归仓”,减损是道必答题。对于“鱼米之乡”江苏来说,减损更是一片“无形良田”,里面藏着数亿斤粮。降低1%挽回1.5亿公斤小麦“过去人工收麦,老人孩子都跟在后面拾穗,一亩地掉落的麦籽有50多公斤。”如皋市白蒲镇顾岱村同心家庭农场主吴迪林说,“现在除了边边角角,地里其他地方基本找不到麦粒。一亩地少掉10公斤,我承包的1700亩就是1.7万公斤,够40人吃一年呢!”哪怕每亩地只多收一斤粮,合在一起也是“大粮仓”。2022年江苏小麦总产136.55亿公斤,小麦机收损失率降低1%,就能挽回近1.5亿公斤小麦损耗。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收获损失。如今,江苏小麦机收率已超过99.7%,全面实现了从人收向机收的转变,不过,机收的损失依然不容忽视。机器的更新换代,虽然能有效减损,但部分机手跨区作业,按亩收钱,为了多干快跑,再加上抢收压力,他们往往只重速度而不关心产量,导致收割时不够精细,直接影响到亩产。“为减少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江苏加快推进耕地碎片化整治、开展实用性农机培训、加强粮食产后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深挖减损潜力,最大限度保障减损增收。”省农机化服务站研究员郑小钢说,“三夏”大忙开启以来,省农业农村厅成立13个工作组,下沉一线开展包市分片指导。据监测,2023年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机具和机手是两大关键机器轰鸣,麦壳飞扬。在连云港市东海农场,一台台履带收割机来回在田间“奔跑”,15分钟就“吞”进一亩小麦,“吃饱”后在地头吐出一车车脱粒后的麦子。“我们用的是最新型号的久保田收割机,功率更大,脱粒滚筒和幅宽更长,532023.14编辑:赵昕(367041353@qq.com)JUJIAOSANNONG聚焦三农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田间作业效率更高,机收损失更小。”35岁的“农二代”单兴杰说,他的农机服务合作社有8台收割机、15台插秧机、5台拖拉机、4台无人机,实现耕种管收全覆盖。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将粮食作物机收减损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大关键发力点就是确保机具和机手处于良好状态。东海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优质农机是机收减损的可靠保障,机手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精神则直接决定了收获作业质量。“三分机器、七分使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