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与饲料2024年第3期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王艳,陶双能,杨菲菲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武汉市农业学校,武汉430043摘要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Ⅰ类传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喷嚏、呼吸困难、啰音、颜面部水肿、冠和肉髯发绀、腹泻和神经紊乱、角质鳞片出血、蛋鸡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该病的防控主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结合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通过外防输入杜绝传染源,结合科学合理规划养殖场、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制度、疫苗免疫接种,来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家禽自身抵抗力,最大程度降低禽流感的发生率,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禽流感;流行病学;诊断;基因工程疫苗;防控措施禽流感在家禽、野禽和人均有发生,严重危害养禽业和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禽流感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发病禽可表现出亚临床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产蛋量下降、急性出血性症状及隐性感染。在家禽中对鸡和火鸡危害最为严重。禽流感病毒自从被发现起,H5亚型与H7亚型的毒株一直在世界范围内的鸡群中流行[1]。禽流感病毒可传染给人,并造成死亡,据统计[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的死亡率接近50%;人感染H7N9约1500例,死亡约600例;感染H5N6约80例,死亡约30例。2022年以来,禽流感又席卷了全球五大洲50余个国家,全球染疫或扑杀的禽类已超过2亿只,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美国,扑杀了5800多万只禽类,损失约6.61亿美元。在柬埔寨发生了2例由H5N1引发的人类感染病例,其中1例死亡。1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分为A、B、C三型。A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禽和许多其他种属的动物,B型和C型主要感染人。根据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差异,将A型流感病毒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HA发现16个亚型,NA发现9个亚型,不同的HA和NA之间无交叉反应[3]。根据禽流感病毒毒力不同,分为强毒株(速发型)、中强毒株(中发型)和弱毒或无毒株(缓发型)[4],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是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和变异性强,且不同的H抗原和N抗原之间无交叉保护,给该病的防控增加了难度。大鼠、小鼠、兔、水貂、雪貂等都可感染,人也可感染[5]。禽流感病毒耐干燥、低温,不耐热,对紫外线耐受力差,对常用消毒药敏感。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病鸡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保护,抵抗力较强。2流行病学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