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艺术研究《龟兹舞曲》是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杨静老师,受邀为电视剧《唐明皇》所作的配乐,作品创作于1993年,运用了唐代燕乐音阶及其调式、调性,乐曲技法丰富,在传统推拉、揉弦、弹挑、扫拂等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新疆风格、通奏低音的演奏方式,利用琵琶实现符合西域音乐特点的声音表达,生动描绘了丝绸之路上龟兹乐舞的形象。琵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技法纷繁复杂。在《龟兹舞曲》中,有运用左手弹奏出的多种类型的推拉音,右手有快速弹挑以及多种类型的轮指,如满轮、勾轮、下出轮等,通过技法的变化得到不同的音色,将人物形象等更生动地展现给听众。使用合理的指法可以减轻演奏者的演奏负担,合理的指法选择是正确表达谱面的第一步,同一乐曲对于相同技法的不同表达以及相似技法的选择,值得演奏者深入思考。1…推拉音按弦向右推进,使弦音升高为“推”;按弦向左拉出,使弦音升高为“拉”。右手须标明指法,不标则为虚音。即“推”“拉”音实际作用相同,通过将弦推进或拉出使音升高,二者除方向外并无不同。但在实际运用中,“拉”音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推”音,原因有三。第一,对于琵琶习琴者来说,正确的按弦是左手大指在琴背横放起稳定作用,其余四指呈拱形立在琴弦上,除手指前端外,其余部分如手掌应当悬空不贴、靠琴身。这样的按弦姿势决定了手指向内用力的舒适性,并且在日常弹奏中手指更习惯于向内(手掌)方向用力,加重‘拉’的动作。第二,由于琵琶弦距的设置,所以“推”容易出现手指碰弦、卡手指(即在某些音高的需求下弦会被推入另一根弦的下方,这是因为上下两根弦的空间较窄导致手不太能够顺利挪出)的情况。第三,对于变音后需要再恢复音高时,“推”后回位手指做保留按弦较困难,更难保证经过音的效果,而“拉”可以更好地控制手指选择是否需要将弦放开或与品相贴。在该乐曲中,作曲家使用了大量的推拉音,但其使用方式略有不同,以下对推拉音进行分类比较。乐曲在主题部分主要使用了三种类型的“先拉后推”式推拉音。第一,带滑音的先拉后推式。乐曲一进入主题部分便使用半音推拉音,谱面标记为#G到A,且两音之间带有连音线,意为要求这两个在连接时需要非常连贯紧密,因此在技法选择上,为使两音之间的过渡更为粘连,选择带滑音的推拉音。该类型推拉音特点为,在滑音到A音时不需要右手触弦发音,而是通过滑音的余音保留,这样的方式既能有效呈现出半音效果,又能突出其中新疆音乐的附点节奏特点。但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