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基金课题0…引言在消费社会和产业驱动的支撑下,中国影视产业日益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随着相关需求的增长和产业的发展,中国影像空间的人物造型和视觉形象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流变。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促进了艺术审美趣味的迁移,也涉及文化、历史、社会思潮等因素。在特殊时期,中国影像空间中的人物造型和视觉形象常常照搬、沿袭西方审美标准,缺乏民族身份建构和认同。从模拟、混杂、第三空间视角剖析,中国视觉形象审美逐渐构建了媒介想象共同体,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动性和文化身份认同,逐渐实现了“模拟-混杂-第三空间”的文化范式转换,丰富了中国影像空间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表达。通过现象反思,本文论述影像空间的人物造型和视觉形象是如何流变的。1…模拟:视觉与造型霍米·巴巴在《模拟与人》一文中提出模拟(mimicry)这一话语,他将这一概念迁移到文化研究领域,指被殖民者对殖民者变形了的,“几乎相同却又不一样”的模仿。霍米·巴巴认为,在一些语境中,模拟可以被称为被殖民者的一种抵抗策略[1]202-206。霍米·巴巴的“模拟”语境是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讨论的。而中国从未真正成为殖民地,只有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的部分区域曾被划定为租界区域,因此,这一概念似乎不太适用于本文讨论。但从某种维度来看,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进入了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和身份的边界变得模糊,特别是在中国开放引入好莱坞影视制作后,影视从业者审美和生产发生了偏向转移,生产者主动拥抱全球化趋势,开始尝试或接受标准化工业美学模式。娱乐影视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实现行业美学代际继承,在与市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审美风格和多元化的类型作品[2]。从这个维度看,自身特色的美学设计和多元化就是“模拟”转换的过程。1.1…物理造型本文的物理造型指影视空间中演员身体上的物理造型。演员作为影视空间的生产材料,对产品的差异性竞争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制片人或导演在前期筹备环节尤其注重演员的物理质量。物理材料作为演员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格外注重物理材料的保养。王哲认为,相比医美注射玻尿酸和肉毒杆菌,积极的皮肤护理可以通过按摩肌肉、淋巴等达到排毒、消肿、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成纤维细胞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的目标[3]。中国的演员在媒介传播中塑造了媒介物质形象,模拟、混杂、第三空间:中国影像空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