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视点Theartviewpoint39马克·夏加尔作品中的色彩语言及其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应用□朱晓雪马克·夏加尔作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中隐喻的色彩设计,不仅有独特的视觉表现力,还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夏加尔对色彩艺术的梦幻表达也为近现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本文通过对夏加尔色彩艺术的研究,分析其作品中的色彩语言风格,并结合现代艺术创作实践的特点,对这一色彩语言的应用进行探究。一、夏加尔艺术创作中色彩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一)关于故乡的记忆:夏加尔创作的维捷布斯克时期马克·夏加尔出生在俄国小镇维捷布斯克的一个本土家庭中,他在维捷布斯克的童年经历为其后期绘画创作中色彩的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灵感。1906年,夏加尔进入耶乌达·本的画室进行创作练习,在老师耶乌达的激励下,开始尝试摒弃主流写实主义的色彩技巧,逐渐尝试在画面中使用橘色、紫色这一类大面积鲜艳的色彩代替象征真实的灰调颜色。例如,艺术家在1907年创作的布面油彩画《自画像》中,使用了大面积的红色作为人物背景色,并弱化了人物面部的颜色层次。他在关于故乡的创作《安息日》中,借鉴了凡·高的用色方式,使用大面积鲜亮的颜色来表现温暖的空间氛围,并使用高对比度的补色来平衡画面中冷、暖色调的使用,实现梦幻般的画面效果。他在这一时期其他的回忆性作品中,也都使用了相似的色彩结构。例如,夏加尔在作品《我和我的村庄》中,使用大面积的红色作为背景,其他的部分则着重冷色与暖色的对比,使画面看起来似乎被笼罩在回忆所激起的朦胧氛围中,鲜明却不真实,仿佛置身梦境。(二)独一无二的城市:夏加尔创作的巴黎时期1910年,夏加尔得到维纳尔的资助,前往巴黎的“大茅屋”“调色板”等美术学校进行深入的艺术学习。这一时期,巴黎涌现出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绘画流派,如释放着色彩灵感的野兽派、拥有激进意向的立体派、充满开创性的未来派以及对色彩空间有着独特诠释的奥费主义,这些画派的美学原则都对夏加尔绘画创作的色彩表达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夏加尔在这一时期的自述:“我从俄国走来,心中怀着目标,而巴黎让它熠熠生辉起来。”在巴黎,夏加尔受到巴斯特、高更以及马蒂斯等艺术家的影响,开始使用更具创造力的色彩表达手段。例如,夏加尔在1913年创作的布面油彩画《母性》中,使用了明暗对比强烈的红色、白色以及黑色,来处理画面主体物间的空间关系,每一处结构的设计都借鉴了立体主义的技法,使用色调浓郁夸张的几何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