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选刊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马秀梅(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阿环希望小学,甘肃临夏731400)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将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劳动元素,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写作和阅读教学活动,将语文教学延伸到劳动实践中等方法,学生更好地认识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了劳动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态度。二者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学科融合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深化,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显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这也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树立劳动意识,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创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人文精神的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内在联系1.强调个体参与在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个体参与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融合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可以体会到语文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并尝试改进。学生参加各种劳动活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形成自我完善的意识。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本内容,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为了实现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体参与,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相互交流。第二是引入课本剧表演。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三是进行现场教学。对于描写景物的课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地观察,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