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SQUAREENGLISHSQUARE3597565103@qq.comTel:027-87158992[摘要]莫里哀喜剧对以男性为中心的刻板的书写有所突破。他承认女性的婚恋自主权,描绘女性间友好的、高尚的同性情谊,认同男女情欲上的平等;打破偏见,书写女性智慧,肯定女性的价值。本文分析了莫里哀作品中女性形象所渗透的女性主义元素,反思了传统僵化的两性表达方式,推动男性作家的文本进入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视野。[关键词]莫里哀;女性形象;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6-0066-04论莫里哀喜剧的女性形象特征□岳晓静杨晖收稿日期:2023-9-11作者简介:岳晓静,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杨晖,博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1研究背景莫里哀(1622—1673)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代表,古典主义喜剧创始人,其作品讽刺虚伪教会、腐朽贵族,继承民主、平等、自由思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他通过刻画勇敢坚定、活泼可爱的女性形象,无论是“纯洁忠贞”,还是“精明凶悍”,都真诚地展示了女性的生存现状,成为女性的“朋友”,正如法国著名女性主义者波伏瓦所说的,“莫里哀不是女人的敌人”(波伏瓦,1998)。他剧作中的形象体现了莫里哀对女性的认识。2具备新型前卫的女性意识莫里哀的喜剧多以婚姻为题材,反对男权主义专制,塑造了一批具有自主意识的女性形象。在女性地位低下,未婚从父,已婚从夫的时代,正如波伏瓦所说的,“她的价值较之于男性的价值,犹如奴隶的价值较之于自由人的价值”(波伏瓦,1998),莫里喜剧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比男性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对自身命运的掌控能力。2.1渴望婚姻中的自由莫里哀喜剧中的女性多渴望自由婚姻。吉登斯认为,前现代社会中的婚姻“更多地关系到缔造一个家庭或促成财产传承的经济背景”(吉登斯,2009),但在莫里哀喜剧作品中,男女结合不再单纯以财产为基础,而是重视感情的作用。《冒失鬼》中赛丽因昂德耐赎买她而脱身,因此向他表达敬重之心,但同时拒绝了他的追求,而是勇敢地向贵族子弟赖利许下承诺。莫里哀跨越了阶级鸿沟,给予女奴身份的赛丽选择婚姻的权利。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认为,“他猛烈抨击强迫婚姻,要求给少女表达意见的自由,给妻子尊重和独立”(波伏瓦,1998)。莫里哀喜剧中塑造的女性多有经济决策权,并通过经济优势,掌握婚姻主动权。恩格斯说,财富和权力集中在少数男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