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艺术研究0…引言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笔耕不辍,佳作连篇。由于在早期作品如《刺青》《恶魔》等中塑造出残忍的女性角色以及表达对“恶”的极致追求,他又被称为“恶魔主义者”。谷崎润一郎在创作初期极力推崇西洋文化,其后因诸多契机而回归东方与古典,并在传统中求新求变。《春琴抄》创作于谷崎润一郎审美嬗变时期,小说于1933年一经发表便引起日本文坛的极大关注。本文旨在从叙事学中的不可靠叙述角度探究《春琴抄》中的人物形象、审美意蕴与主题内涵。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率先提出“叙述者不可靠性”的概念,“当叙述者按照作者的思想规范(即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说话行动,我把这样的叙述者称为可靠叙述者,反之,称为不可靠叙述者”[1],布思将不可靠叙述分为涉及故事事实与价值判断的两种类型。隐含作者的代言人通常是故事外的异故事叙述者,而故事内的同故事叙述者作为人物与隐含作者创作的作品规范产生距离进而呈现出不可靠叙述。不可靠叙述这种叙事交流现象要求对文本进行“双重解码”[2],解读并超越叙述者的话语,从而推断事情的本来面貌,探究小说的审美意蕴与主题内涵。千叶俊二认为《春琴抄》采用的是日夏耿之介所说的“考证传体”[3],即叙述者“我”路过墓碑,偶然间获得《鵙屋春琴传》并结识照顾晚年春琴、佐助的鴫泽照,借由“我”之口交代春琴与佐助间的奇缘,同时怀疑《鵙屋春琴传》的真实性,展开相关推测、联想与考证。《春琴抄》共有三层叙事结构,一是小册子《鵙屋春琴传》的叙述,二是同故事叙述者佐助等人的叙述,三是异故事叙述者“我”的叙述。小说中三种叙事模式交叉出现,仔细分析作品可以发现《春琴抄》中存在变形的信息与不可靠的故事事实。同故事叙述者佐助、鴫泽照以及《鵙屋春琴传》存在事实的不充分报道以及价值判断的不充分解读、错误解读。故事外叙述者“我”作为隐含作者的代言人存在道德瑕疵进而解构整部小说的可靠性。这对小说的主题意义、审美意蕴有不可估量的影响。1…不可靠叙述下的形象构建:指向佐助式价值判断《春琴抄》中春琴形象的不可靠性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叙述视角的多元化导致对有关春琴的同一事件有不同的叙述;二是叙述者本身的不可靠性,佐助、鴫泽照出于私心,或美化,或故意隐瞒春琴的性格缺陷,“我”虽处于故事外但推断故事真相时容易产生主观臆想,影响读者判断。小说对春琴形象的构建涉及事实/事件轴的不充分报道与价值/判断轴的论《春琴抄》中的...